3003必赢贵宾会app下载(中国)官方网站

理论前线




【求是】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2022年10月19日 教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点击:[]




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教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我们党来自人民,根基和血脉在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我们党立党兴党强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2020年5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对“坚持人民至上”作出深刻阐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把“坚持人民至上”概括为党百年奋斗的十条历史经验之一,揭示了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成功密码。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又一次强调,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描绘出“以人民为中心”的时代画卷。

一、坚持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价值追求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1844年,马克思、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已初步指出,历史上的活动和思想都是“群众”的思想和活动。后来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等著作中,进一步科学系统阐明了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主体的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是为人类求解放的理论。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前,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理论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以科学的理论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跨越国度、跨越时代的影响力,就是因为它植根人民之中,指明了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人间正道。”

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把坚持人民至上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100多年来,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我们党根据不同历史时期所要解决的社会主要矛盾,提出路线方针政策,忠实地践行人民至上的理念。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领导人民打土豪、分田地,赶走日本侵略者,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领导人民建立和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建立起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制度和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改变了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领导人民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历史。我们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根本在于党在任何时候都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以百姓心为心,与群众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有盐同咸、无盐同淡。

二、坚持人民至上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鲜明特征

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深情讲述了湖北一位87岁新冠肺炎治愈患者的故事。这位老人身患多种基础性疾病,医院专门为他配置了一个治疗专班,全力救治,终于挽救了老人的生命。总书记动情地说:“什么叫人民至上?这么多人围着一个病人转,这真正体现了不惜一切代价。”为了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计成本、不计一切代价,这就是我们党坚持人民至上的真实写照。

“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2014年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俄罗斯索契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这样回答主持人的提问。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不断发展、全面贯彻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深刻回答了“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这一系列根本性问题。关于“我是谁”,总书记指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关于“为了谁”,总书记强调,“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我们要时刻不忘这个初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全党同志要从党的百年奋斗史中不断体悟初心使命,贯彻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矢志不渝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关于“依靠谁”,总书记强调,“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深厚基础和最大底气”,“人民是历史进步的真正动力,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共产党做事的一个指导思想就是尊重群众首创精神”……这些重要论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思想,展示了总书记的人民情怀,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性质宗旨、初心使命,为新时代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提供了根本遵循。

人民至上不是一个抽象的、空洞的概念,必须贯彻落实到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各领域和全过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至上贯穿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强调“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不断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强调“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要求“把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入快车道;强调“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态文明建设从认识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一个民族、一个家庭、一个人都不能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全面深化改革要求切实做到“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全面依法治国要求“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敢于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确保党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习近平总书记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模范践行人民至上理念。太行深处,沿着结冰路面走进骆驼湾村的泥房,嘘寒问暖,鼓励乡亲们“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武陵腹地,在石拔三家的木屋里拉家常,握着老人的手亲切地说“我是人民的勤务员”;大别山区,逐页翻看贫困户汪能保的扶贫手册,强调“不能忘了老区人民”……从黄土高坡到青藏高原,从太行山区到乌蒙山区,总书记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听民声、察民情、思对策,人民至上理念化成了一声声的问候、一条条的措施、一笔笔的投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坚决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彻底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使中华民族千年夙愿梦想成真;奋力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三、坚持人民至上是新时代新征程的价值引领

“让大家过上更好生活,我们不能满足于眼前的成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坚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掷地有声,语重心长。

发展为了人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随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更加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实施更多有温度的举措,落实更多暖民心的行动。实现更充分和更高质量就业,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等,不断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让老百姓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

发展依靠人民。人民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要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特征更加明显。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挑战、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比以往更加错综复杂。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站稳人民立场,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和贯彻好党的群众路线,发展好全过程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广泛参加国家管理和社会治理,汇聚起14亿多中国人民一起向未来的磅礴力量。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共享理念实质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的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马克思、恩格斯设想,在未来社会中,“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毛泽东同志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就明确提出,“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大家都有份”。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共同富裕,指出“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同时,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新时代新征程上,要继续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正确处理好效率和公平、先富和共富的关系,完善分配制度,坚持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更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执笔:储新宇 孙存良



上一条:【人民日报】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全面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下一条:【新华社】牢牢把握过去5年工作和新时代10年伟大变革的重大意义

关闭

地址:安徽省凤阳县东华路9号(凤阳校区) 蚌埠市黄山大道1501号(龙湖校区) 邮编:233100   邮箱:xcb@ahstu.edu.cn    Copyright© 必赢贵宾会3003官网